•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区政府>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名称: 宣州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11-01-28 发布日期: 2011-01-28
宣州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1-01-28 00:00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1年1月3日在宣州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宣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郭金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及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荣获2009年度全市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第一名,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第一方阵。2010年,预计区属生产总值110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倍;财政收入16.02亿元,是“十五”期末的5.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是“十五”期末的5.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倍;引进市外资金125.8亿元,是“十五”期末的12.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是“十五”期末的1.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7330元,是“十五”期末的2.1倍。三次产业结构由31∶32∶37调整到23∶38∶39。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第三产业健康发展。“两区十园多带”格局初步形成,产业转移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宣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一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拼搏,扎实工作,认真完成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喜人成就。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实现跨越发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多项指标大幅攀升。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这一难得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生态等优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全年区属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1%,增幅居全市前列,总量在全省15个县改区中名列第一,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59个县(市、区)中位居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进出口总额81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7%;实际利用外资1193万美元,同比增长6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4%。乡镇办事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收入均超800万元,狸桥、水东、水阳、鳌峰等乡镇办事处财政收入超6000万元,孙埠镇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发展工业经济,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出台《宣州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投入2000万元,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呈现出产能较快增长、能耗稳步下降、结构逐步优化、效益不断提高的局面。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总数达229家;销售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20家,其中5亿元以上3家规模工业总产值73.8亿元,增长25%;工业增加值22.9亿元,增长33.8%;实现利税7.16亿元,增长37.1%。扶持宣酒集团、博瑞特热能、亚邦化工等重点企业进行技改。新增2个省级、5个市级工业名牌产品。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扎实推进,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COD减排2.9%,SO2减排2%。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引进项目372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71个、超亿元23个。早川电子、凯欧纺织、宣城国际钢贸城、玉环汽摩科技工业园、南漪湖昆山休闲旅游度假村等一批超亿元项目相继落户。屈臣氏落户宣州,实现我市世界500强商贸企业零突破,国购广场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乡村面貌变化显著。编制完成现代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扎实开展“食品工业推进年”活动。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13.6%;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28.1亿元,同比增长22%。粮食种植129万亩,总产54.6万吨。烟叶种植5.7万亩,产烟16万担,进入国家首批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试点县,被列为全省唯一国家级标准化烟叶生产示范县。水产养殖22万亩,水产品产量5.6万吨。水阳镇荣获“中国幼蟹之乡”称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3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流转土地14.13万亩。获“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先进集体”称号。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组工作。全年水利兴修累计投入1.72亿元,完成城东联圩2.7公里堤防除险加固和金宝圩大型泵站技改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顺利实施,塘埂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省级验收并投入使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获省“江淮杯”铜奖。战胜10年来最大的流域性洪水侵袭,防汛抗洪取得全面胜利。财政安排奖补资金1300万元,完成年度新农村建设任务全面推进“阳光村务工程”,认真实施“三资清理”工作。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镇容镇貌不断改善。继水阳镇之后,水东镇获“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增强承载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扎实开展“开发区建设提升年”活动,全面推进“两区十园多带”建设。加大宣州经济开发区建设力度,规划区范围内近20平方公里建设全面展开。全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1亿元,建成园区道路16.2公里,在建道路16.4公里;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营,110KV海棠变电站并网送电,220KV变电站完成选址,硖石山码头及天然气利用工程正式启动,“敬亭佳苑”安置小区开工建设。安排2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支持乡镇分区、特色园区及经济带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累计入园项目128个。省政府批准狸桥经济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新建水东农民工创业园,全区农民工创业园达4个。芜雁及宁宣杭高速、宣狸线、芜申运河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X018线改建工程及通乡油路全面完成。积极配合实施环城大道、梅溪公园、鳄鱼湖等一批重点城市在建工程,做好市政公用和土地收储项目工作。完成区政务中心规划选址。投资1.6亿元,整治新农村土地4000余亩。区国资公司完成融资4.84亿元,并成功发行建设债券8000万元。振宣担保公司为312家中小企业累计担保贷款4.8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6家,累计发放贷款7.2亿元。新增融资性担保公司2家。改组成立宣城皖南农村商业银行。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区有效信贷投放力度,年末新增贷款余额22.8亿元。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农村劳动力和企业用工信息平台。围绕重点项目做好全程跟踪服务。蝉联“安徽投资环境最佳县(市、区)”,荣获“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称号。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投入3.08亿元,完成省33项民生工程投入5008万元,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年度任务。二中、四中、八中、五小及狸桥中心初中、水阳中心小学等学校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拨付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3392.5万元。荣获“安徽省学前教育先进县(区)”称号。本科万人达线率再居全市第一。市职教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新校区投入使用。全年完成“村村通”工程98.4公里,“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916.3公里,全区178个村均通公路。解决6个乡镇50个村4.2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完成8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和3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血防查灭螺1635万平方米,查病13.3万人次,治疗晚血病人264例。重大传染病医疗救助328例。免费治疗重度精神病患者1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1000例。全省残疾人康复示范区通过验收。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098人410.5万元。改扩建农村敬老院6所,新增床位450张。创办30个留守儿童之家、6个留守儿童活动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65.3万人,参合率达9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2.3万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5.1万人。发放五保户供养金5290人634.8万元。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2488人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515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88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发放独、双女户计生奖励资金137.5万元。投入605.5万元,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8个。建成水阳、水东生活垃圾中转站。完成34个“农家书屋”工程,周王、溪口、沈村等综合文化站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组织开展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宣州之声”红歌大奖赛等10余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扎实推进。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政府自身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服务效能明显提升。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37件、区政协委员提案123件,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2件、市政协委员提案2件,协办市人大议案1件,办复率100%。高度重视社会舆情,及时办理市长信箱、区长信箱和政民互动咨询投诉件。依法办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五五”普法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强化。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区直单位及其二级机构、乡村财务和重点工程审计。继续推行民主考评基层站所长活动,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区领导开门大接访,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进一步发挥作用,民族、宗教、物价、工商、食品药品安全、质监、消防、气象、旅游、外事、侨务、档案、邮政、通讯、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全面加强。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加快宣州崛起跨越,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我们千方百计创新工作思路,采取超常规的举措,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特别是破解制约发展的土地、资金、人才等瓶颈要素,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担责、大胆探索,坚持“非禁即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有利环境,牢牢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力争在未来五年大有作为。

加快宣州崛起跨越,必须进一步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全区上下谋求发展的认识统一、氛围浓厚,加速崛起的激情高涨、信心倍增。区四大班子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力拼搏,创造了财政收入5年增长4.4倍的发展奇迹,在全市、全省的位次逐年前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实现宣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加快宣州崛起跨越,必须进一步突出工业、做强乡镇。我们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注重工业招商,强化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实施“强镇发展”战略,对发展势头强劲的乡镇实行重点倾斜、全力扶持;大部分乡镇提高标杆、自我加压,发展迅猛、成绩显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全面统筹的前提下,进一步突出工业发展,进一步支持乡镇做大做强,加速推进宣州新跨越。

加快宣州崛起跨越,必须进一步改善民生、惠及百姓。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民生,在全面完成民生工程任务、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的基础上,突出为民办好实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巩固和扩大民生工程实施成果,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宣州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拼搏、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投身于宣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参与宣州发展建设的中央和省驻宣单位、市直部门、驻宣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在全市、全省位居前列,但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投入很大、成效明显,但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仍需进一步努力;保护生态资源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形势发展需要相比仍需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但与群众和企业要求相比仍需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我们会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期间工作展望

未来五年,国际国内形势将面临新的复杂变化,发展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未来五年仍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我区正处于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全区上下人心思进、谋求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总体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办法多于困难。只要我们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时刻保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感,时刻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时刻保持争先进位、敢为人先的责任感;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优势,以更大的魄力和胆识、更足的勇气和干劲,把发展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把发展愿望提升为发展激情,把发展蓝图付诸于发展行动,“十二五”期间,宣州一定会加速发展,奋力崛起,大步跨越,大有作为!

“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全面转型、跨越崛起为主题,以“皖江争一流”为总体目标,充分发挥邻苏近浙的区位和后发优势,抢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入实施工贸强区、承接带动、镇域突破、提效兴农战略,强化体制、人才、技术、资金、环境保障,着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品质提升、民生民本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将我区建设成为充满朝气的活力宣州、与时俱进的创新宣州、业居皆宜的幸福宣州。

关于“十二五”时期的主要工作,已全面体现在提交大会审议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这里,我就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向各位代表作简要报告。

——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到2015年,区属生产总值超230亿元,财政收入超40亿元,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累计引进区外资金800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化率明显提升。

——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45:40,力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3家、省级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家,力争上市企业2家;加速发展商贸、物流、旅游及其他服务业。

——开发开放取得新突破。力争宣州经济开发区工业产值超150亿元、财政收入超10亿元;狸桥经济开发区工业产值超50亿元、财政收入超5亿元;各乡镇分区工业产值超10亿元、财政收入超亿元;各经济带加速发展;每年引进并落户3-5个超5亿元大项目、一批超亿元项目。

——社会事业获得新发展。到2015年,全区人才总量增加到3.6万人以上,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每千人拥有1.8名医师、4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床位数达到3张,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大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三、2011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实现“十二五”规划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这个中心,牢牢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这一历史性机遇,做强园区和乡镇两个增长点,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小城镇和新农村三大建设,始终坚持“工贸强区、扩大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民营经济”四个不动摇,重点做好“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财源建设、保护生态资源、切实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宣州”五个方面工作,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以2010年实绩为基数,实现区属生产总值126亿元,增长14%左右;财政收入19.2亿元,增长20%,争取突破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1430万美元,增长20%;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区属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努力提升承接水平,坚定不移抓牢“一个着力点”

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加大有效投入、加快招商步伐、提高承载能力、实现无缝对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完善考核奖惩机制,重奖招商项目第一引荐人,推动全民招商。依托机械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推进电动汽车、节能及光伏电子等新兴产业,抓好配套产业链条的对接与延伸,形成更大规模的产业集群。科学定位招商准入门槛,注重引资质量和效益,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重点引进一批“高投入、高产出、高税收、强带动”项目,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制定《宣州区加快项目建设实施意见》,扎实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重点跟踪服务已签约的重大项目,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建设率和资金到位率。发展“飞地经济”,加强区域合作。扎实推进与央企及全国知名非公企业合作发展。鼓励回乡创业,发展本地民营经济,对本地企业和外来企业一视同仁。加强服务环境建设,大力推进行政审批的市区一体化进程,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投资环境监测评估体系,建立企业投诉处理机制,严厉打击损害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的不法行为,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全年引进市外资金1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2.8亿元,引进并落户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超亿元项目20个。

(二)努力做大经济总量,坚定不移做强“两个增长点”

加快平台建设。全面加快“两区十园多带”建设步伐,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先行区。扎实开展“开发区建设质量年”活动,重点抓好企业落户开工、投产见效。启动宣州经济开发区服务中心及扩区范围内的路网、电网、自来水厂等建设;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启动二期建设;加快硖石山码头、物流园及生活服务、商业金融、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敬亭佳苑”安置小区一期工程并交付使用。安排2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支持乡镇分区、特色园区及经济带建设;支持有条件乡镇建设工业集中区。整合宣州工业园东区、木材加工园、粮食产业园,组建成立孙埠工业园区,积极争创省级开发区。启动麻姑山生态科技园建设。申报农民工创业园1个。宣州经济开发区引进并落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实现财政税收2亿元;狸桥经济开发区引进并落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实现财政税收4千万元;孙埠工业园区引进并落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实现财政税收2.3亿元;各乡镇分区及经济带明确目标,快步发展。

做大做强乡镇。全面实施“强镇发展”战略,解放思想,简政放权,在政策、资金、人才、土地指标等方面向发展速度快、后劲强、潜力大的乡镇办事处重点倾斜。打破乡镇之间行政区划界限,实行政策普惠、资源互补,探索借地发展模式。加强城镇体系规划,优化城镇结构和布局,通过城镇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和新农村土地整治,引导土地向大户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住宅小区集中,扎实推进城镇化。建立小城镇建设考核机制,实行“以奖代补”;强化环境卫生等综合整治,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重点抓好孙埠、水阳、水东、狸桥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发展洪林、杨柳、黄渡新型中心城镇和寒亭、古泉、向阳、养贤新型卫星城镇,逐步建设一批工业经济强镇、商贸流通重镇、文化旅游名镇。力争今年所有乡镇办事处财政收入均超1000万元,并实现两年翻番目标,其中超5000万元6个、超亿元2个。

(三)努力实现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壮大“三个发展点”

突出发展工业。出台《宣州区工业企业扶优扶强工程实施意见》,安排2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主业突出、竞争力强、财政贡献大的工业企业,及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发展方向明确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坚持工业经济运行、重大项目建设调度机制,对重点行业、成长性好的企业,实行现场办公、一企一策。控制“两高一资”企业落户,鼓励企业实施技改。支持以华峰重工、乾坤回转支承等为代表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以玉环汽摩科技工业园为依托的汽摩配件业,以精方药业、华利化工等为引领的医药化工业,以新嘉乐、婉饰琳等为龙头的轻纺服装业,以早川电子、佳因特电器等为带动的电子信息业,促其做大做强,加速产业集聚升级。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和支持宣酒集团、博瑞特热能等重点企业上市。今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28.6亿元,增长2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5家、超10亿元3家;实施名牌战略,力争中国驰名商标零突破。

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积极争取各类项目,加大“三农”投入,出台惠农、强农政策。建设食品加工产业园和农副产品物流园。建设1万亩特色蔬菜基地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4万亩特色蔬菜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华卫、立大、刘郎等一批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努力争创1-2个省级以上名优农产品。加大宣木瓜、太子参、华阳香菇等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力度,积极扶持宣丰酿造、龙博工贸、百草工贸、宣宝食品等企业做大做强。整合项目资金,强力推进洪林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积极申报沈村现代农业开发项目。重点推进3—5家水产品开发与加工企业发展。创建皖南特色烟叶品牌和国家级精品示范区,力争全区烟草种植面积6.4万亩,产烟19万担,增加烟农收入3600万元,实现税收5000万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财政安排1300万元奖补资金,建设新农村各类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70个、精品示范区3处、和谐美丽乡村6-10个、示范点150个。实施城东联圩7.5公里堤防除险加固工程,加大双桥河、华阳河等中小河流域治理,及万亩圩口应急除险、圩区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完成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水阳江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农民收入新增长点。积极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及农资市场安全监测与监管,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引导、规范土地流转,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基本完成国有林场改组,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化企业,建立林业发展长效机制。

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服务业。加快国购广场建设,引进世界500强商贸连锁企业;加快双桥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大物流;加快区、乡(镇)、村(社区)三级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改善城乡购物环境。努力培育骨干进出口企业,鼓励出口企业逐步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促进对外贸易从数量增加向效益提升转变。加快建设白马山庄、上海滩俱乐部、南漪湖昆山度假村等休闲旅游基地,开发溪口-周王-杨柳原生态、水阳水乡等特色旅游区,大力支持有条件旅游景区创建4A级以上景区,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旅游服务体系,努力打造面向长三角的休闲旅游后花园。配合做好敬亭山风景区、“文房四宝”产业园和中国茶府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创建3A级景区2个,新增市级旅游商品5个,新建一批星级农家乐,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举办第三届中国宣城水东蜜枣旅游节。积极引进投资性公司、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在我区落户,支持会计、审计、法律等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

(四)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坚定不移突破“四个制约点”

深化土地管理。牢牢把握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省政府推行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等利好机遇,以土地管理改革创新和规范使用为突破口,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大土地整治、开发、复垦力度。投资2亿元,力争整治土地5000亩。分步实施5个整村推进项目,启动洪林镇南湖村1000亩农地整理工作。加强林地管理。科学制定土地出让和储备计划,全面盘活存量土地。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用地向空间发展,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强耕地保护,规范用地行为。多措并举,破解土地瓶颈制约,确保全区发展用地需求。

拓宽融资渠道。坚持 “举债有度、用债有方、还债有源”,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举措,加强项目编制工作,不断深化政府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强化招行引资,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和重点担保机构做大做强,鼓励金融机构网点向中心城镇延伸,力争全年新增贷款余额达25亿元。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推进企业上市,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效融合。积极发展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力争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到10家以上。做大做强国资公司,力争融资规模超5亿元;振宣担保公司增资扩股1亿元,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6亿元以上。激活各类社会资金,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强人才建设。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培养、用好各类专业技术及综合管理人才。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安排干部职工进行专项培训。引进各类高层次和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乡镇办事处和区直有关部门。注重乡土人才培养,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享受政府引进人才各项待遇。整合资源,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提升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

完善基础设施。全力支持重点市政工程顺利推进,配合做好宁宣杭及芜雁高速、芜申运河、水阳江航道、宣狸线、城市外环线等工程建设。认真做好皖赣铁路扩能及商阜杭铁路的基础性工作。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稳步推进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危桥改造及新建桥梁工作。配合实施并完成昭亭北路延伸工程,畅通市区至北部乡镇道路,启动宣狸线与沿途周边乡镇连线工程。扎实开展县乡道路安保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区政务中心建设。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孙埠、周王、狸桥等乡镇110KV变电站,保障城乡居民和工业发展用电需求。

(五)努力建设和谐宣州,坚定不移抓好“五个落脚点”

推进统筹发展。在资金和项目上对基础薄弱乡镇予以扶持,并加大对贫困落后村的帮扶。加快社区公共设施和服务场所建设,提升社区信息化水平;启动农村社区建设。在抓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强环境污染整治,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着力保护我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加大环保服务企业力度。加强对外全方位交流合作,推进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

强化财源建设。坚持生财、聚财、理财、用财并重,始终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财源建设上,使发展的业绩体现在财税增收、财力增长上。继续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争取力度。调整区乡财政体制,继续实行在地统计,完善财税奖励政策,提高奖励标准,充分调动乡镇办事处发展积极性。完善财政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发展一批纳税大户,兼顾支持中小类型纳税户。加大对“两区十园多带”建设与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开源节流、厉行节约,把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确保财政收入在皖江城市带59个县(市、区)中争先进位。

发展社会事业。合理调整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布局,推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市二职高与宣城职教中心合并,支持校企联合办学,争创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继续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严密防控重点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暴发流行。强力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村(居)为主”工作,健全人口计生综合治理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筛选一批民间传统文化项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全区的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继续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县(区)、科普示范县(区)。加强物价管理,稳定物价水平。加强国防动员,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做好残联、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等各项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做到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畅通信访渠道,夯实基层基础,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入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宣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牢抓在手,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弱势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不断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切实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原则,加大投入,确保完成全年民生工程任务,并重点为民办好10件实事:

第一,启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让农民老有所养;完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建立被征地农民利益补偿机制。

第二,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由240元提到290元,进一步改善困难群众生活。

第三,自今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全面提高万亩圩口防洪标准,筑牢防洪基础设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解决13个乡镇60个村4.9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综合治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建设垃圾中转站3个,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第五,开工建设宣城中心医院新址扩建工程,年内完成投资6000万元,基本完成门诊医技楼主体工程;全面推进乡村一体化村卫生室建设,实行定点药品零差率销售,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第六,启动自然村“畅通工程”,实行“以奖代补”,解决20个自然村群众出行难问题。

第七,投入1.65亿元,加固中小学校舍140栋13.28万平方米,重建中小学校舍111栋11.54万平方米;投入800万元,完成全区192所学校安全技防工程,打造平安校园;新建5乡镇公办幼儿园,新增2所规范化城区幼儿园,着力解决城乡幼儿上学难问题。

第八,投入2120万元,全部免除农民缴纳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确保农民农业收入稳定。

第九,深入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投入9000万元,新建10条10KV线路,新增公用变台区200个,切实解决农村电力不足问题。

第十,加强基层人社所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全年培训劳动力3万人次;举办大型人力资源对接会,全年新增劳动力就业5000人以上。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速宣州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区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理政。敢闯敢试,勇于担责,勇于创新。鼓励和支持各地各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重视学习经济贸易、财税金融、土地管理、现代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重视学习国家、省、市出台的有关政策,关注产业转移走向和趋势,认真汲取和借鉴外地有关建设、发展、管理等方面有益经验及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坚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全面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大“法治宣州”建设力度。完善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重大政策出台、重点项目实施和重要资金投向,一律集体研究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重视听取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高度重视网络问政。

坚持取信于民,诚信施政。诚信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基础,企业发展的生命,个人立身的根本。宣州只有树立了良好的诚信形象,才有可能招大商、引大资,实现大跨越。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落实机制,瞄准既定目标,把握时间节点,强化督查督办,提高执行力。进一步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建立健全“诚信受益、失信惩戒”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努力做到政府讲公信、企业讲守信、公民讲互信,以诚信凝聚商气、提升人气、弘扬正气。

坚持改进作风,廉洁从政。坚持把清正廉洁作为基本守则,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推进廉洁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民主考评基层站所长活动。进一步加大对区直单位及其二级机构和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管工作力度,加强对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强化乡村财务管理和审计,巩固和深化“阳光村务工程”成果进一步规范招标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市场经济活动,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各位代表,回首辉煌的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美好的明天,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鼓足干劲,奋力争先,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和圆满完成今年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⒈两区十园多带:宣州经济开发区,狸桥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古泉分区、寒亭分区、洪林分区、金坝分区、水阳分区、水东分区、朱桥分区、向阳分区,宣州粮食产业园,宣州木材加工园;宣狸、宣泾、宣港、宣水、X018、宣芜和芜屯公路等沿线经济带。

⒉三资清理: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合理清查、整顿、完善。

⒊非禁即入:指党的方针和国家、省、市政策及法律法规规章没有明确禁止的事,就可以大胆试、大胆干。

⒋飞地经济:指打破原有行政区划界限,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⒌两高一资:即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

⒍一事一议:原由乡统筹和村提留中开支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土地治理项目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其他公益事业项目”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而是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在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时,应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2/3以上农户代表参加,所作决定要经到会人员的半数通过才能有效。

⒎招行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落户宣州。